职教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以现代学徒制赋能“苏州制造”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22/09/08 16:51:08

    制造业是苏州发展的核心驱动。2020年,苏州以3.48万亿的工业产值名列全国城市前列,其中,全市3759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类企业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实现工业产值1.0205万亿元,占工业产值比重的29.3%2021年,苏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品牌的若干措施》,旨在打造全国高端制造基地。由此,深入分析智能装备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质量需求,结合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供给,在此基础上探寻智能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智能装备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提出新需求

 

    智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一般基础元部件制造、关键基础元部件制造、数控系统及工业软件研制、工业网络及智能管理服务、智能装备及系统应用等生产企业。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及企业内不同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岗位综合能力提出了不同的需求。调研发现,苏州智能装备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质量需求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一是人才结构从传统的金字塔型转向橄榄型。

    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对企业的岗位调整产生了直接影响。调研数据显示,专科学历正在成为智能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这与最新发布的《苏州市2021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的研究发现是一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大专以下学历人员占比较2015年下降约15%,而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则同比上升。人才结构正在从传统的金字塔型转向橄榄型,微笑曲线底端的用人规模在快速缩减,而价值链两端的用人比例开始明显上升。

    二是就业结构变化对高技能人才职业活动提出新要求。

    制造业的智能化使企业的职业结构产生变化。企业出现向“智能制造+服务”转型,朝融合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柔性化制造的倾向。就业结构的变化对高技能人才的岗位任务提出新要求,即他们在从事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时,同时需要开展产品或服务的应用设计、性能分析、工艺开发、质量管理等职业活动。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需求旺盛。

    一般来说,智能装备制造行业人均产值约为100万元,就业人员中10%15%为管理人员,85%以上为设计、生产工艺、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技术技能人员。苏州2020年装备制造业规上产值达10205亿元,据此推测就业人员约为102万人,其中,技术技能人才约86万人,每年至少新增8万人的人才需求。调研发现,智能化时代,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机器人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员。因此,智能装备制造的实现需要大批能够运用物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依据大数据进行生产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四是智能装备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岗位能力提出新要求。

    几乎所有调研企业都认为,一线高技能人才具有专科或本科学历即可满足企业智能化发展要求,但他们对人才的职业素养、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在职业素养方面,企业更加看重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此外,85%的企业也强调创新意识的培育。二是在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上,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更加强调技能人才的复合能力,这是所有调研企业的共识,即企业要求一线高技能人才要具备宽泛的专业知识基础、精湛的技术技能、快速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以及与人协调合作、处理复杂工作任务的社会能力。

  

职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链人才需求不平衡

 

    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也是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为企业发展增值赋能的重要推动力量。调研发现,苏州职业院校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供给与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上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现象。

    一是相关专业培养规模无法满足产业用人需求。

    苏州智能制造类人才的培养涉及8所应用本科院校、17所高职院校和38所中职学校。据统计,苏州应用本科院校开设相关专业8个,在校生规模达3934人;高职开设相关专业达21个,在校生规模达28651人;中职相关专业有8个,在校生11570人。总计约4.5万人,每年大约可以为产业有效输送1.5万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即使全部留在苏州工作,也仅能满足产业20%左右的需求。

    二是毕业生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苏州市人社局一项调研发现,企业认为人才不足的原因中排名前三的依次为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少、本地专业对口的人少和新增业务导致人才紧缺。这从侧面说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本地技能人才供应不足、人才供应规模偏小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最现实问题。调研中,企业特别对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多数企业都提出将企业工作内容融入课堂、增加企业综合实践学时、针对企业岗位设置课程、将“四新”内容及时进课堂等建议。

    三是毕业生工作不稳定、人员流失现象严重。

    目前,大多数制造类企业转型升级还很迟缓,与学生期望值偏差较大,本地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就读制造类专业。外地毕业生来苏工作,受到生活成本高的压力,往往工作一两年后离职回家,或跳槽转向外卖骑手、滴滴租车等灵活用工行业。

 
 

以现代学徒制化解苏州产业人才供需矛盾

 

    破解苏州智能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的关键在于基于现代学徒制开展人才培养。面向未来,苏州智能装备制造业的人才培养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找准目标定位,落实现代学徒制质量管理责任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各职业院校和不同企业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工作组织与机构,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建议成立苏州市现代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领导工作小组,制定现代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十四五”发展专项规划,建立现代学徒制质量管理委员会,健全苏州市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市级质量标准规范性要求基础上,各校、各企业制定校企层面实施性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健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要推动现代学徒制高质量运行,需要充分调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积极性,推动行业、院校、企业等各主体形成协调、有效的质量行动,保障学徒基于工作现场开展学习。要建立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的监控机制,加快形成智能装备类产业与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群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要充分发挥苏州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优势,形成开放共享、便捷高效的技能人才数据平台;要围绕苏州“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中的11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联合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筹建对应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强化校企共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性质量指导标准、共建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共创基于工作本位学习的教学模式、共同推进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制造类高技能人才培养。

    三是开展多维评价,形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闭环。

    首先,要引导在苏职业院校、制造类合作企业、一线教师、企业师傅、学徒等内部评价主体,建立分层分级的现代学徒制内部质量评价与反馈改进机制。其次,通过现代学徒制质量管理委员会,吸纳行业企业代表、行业指导委员会、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等外部评价主体,主动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不断提升学徒制技能供给与劳动力市场技能需求间的匹配度。再其次,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展“苏州时代工匠”寻访活动,开设“技能苏州”“苏州智造”等栏目,深入报道苏州先进制造业“德技双馨”的典型案例,形成工匠热、掀起技能潮,塑造技能成才、人人出彩的新苏州文化。

(作者方健华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郭月兰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830日第5

上一条:山东教育这十年| 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 下一条:四省教育厅副厅长谈“如何为职教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学会会址: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汇西路12号     电话:029-33153731  33152036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ICP备案:陕ICP备160112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