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无锡职院:大力实施五大战略,打造高职名校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16/03/29 00:00:00

近年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部署,致力于先进制造业及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致力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能力,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领校、开放兴校、文化厚校”五大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特色鲜明的高职名校”。

坚持质量立校战略 推进内涵发展

追求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是无锡职院多年办学的一贯传统。长期以来,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的思想,坚持以生全面发展为本,采取多项举措着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是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探索“全程、开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在校内建成了“多功能、开放式、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建有4个基础实验中心、8个专业大类实训中心,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在校外建立了200多个实习基地,其中90多家企业成为学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基地。总结相关成果的《高职实训基地关键资源池(KR-POOL)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2014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开展虚拟创新班、导师制项目课程试点,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2012年以来学生每年均获得一等奖,共获一等奖13项、二等奖19项、优秀团队11个,获奖数量和等次,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居领先地位。

二是以专业群建设为龙头,优化专业设置,深化内涵建设,丰富教学资源。目前,开设有与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相适应的专业45个,其中本科专业6个。学校建有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各8个;在6月1日省教育厅刚刚公布的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中,我校数控技术、物联网技术名列其中。并有13门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6部国家规划教材,其中“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8部,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同时学校还主持建设有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三是依托无锡市“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积极探索现代职教体系建设。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我校与江苏大学合作开展“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目前,已开设“物联网技术应用、数控技术”等6个高职本科专业,连续招生三届。同时,开展了“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等试点项目。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 夯实发展基础

学校牢固树立教师是办学第一核心资源的理念,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以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为动力,制定并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配套措施。

学校以专兼结合、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了教授工程、博士工程、双师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和双语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设,通过内培外引、分类管理、柔性项目团队制、下企业挂职锻炼等措施,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学校聘请校外高级优秀人才担任学校二级教学单位负责人。目前已有3位校外教授任物联网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和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打造品牌专业的特色,提升薄弱专业的建设水平;三年来,学校引进、培养教授、博士近70人,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41项,科研经费增长3倍以上。目前,我校拥有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居全国之首;省级教学团队3个,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学校荣获江苏省首届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出台了《中共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工作的意见》、制订实施了《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推荐办法》、《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关于部分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延期退休的暂行规定》;学校加强学工系统队伍建设,开展了专职辅导员领导职务晋升聘任工作,制定《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领导职务设置办法》,设置副处级辅导员(5%)、正科级辅导员(10%)、副科级辅导员(40%)三个层次的辅导员领导职务。2015年初,首次聘任5位同志担任副科级专职辅导员,充分调动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保持了专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坚持特色领校战略 彰显办学个性

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区域优势,精心打造特色品牌。

2009年以来,无锡市把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借势谋划,积极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及时启动了以“服务两化融合,彰显机电特色”为主题、以创建国家级物联网示范校为重点的后示范建设。依据物联网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和带动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机电类主体专业的基础上,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主线,进行专业的优化改造,满足装备制造业和物联网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目前,学校投资6000余万元,建成了国内一流,集研发、生产、教学于一体,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完成了国家级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国内物联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主持了国家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同时以“国家级物联网示范校”建设为载体,强化物联网技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应用;以研发生产性“智能工厂”为重点,将“感知工业”、“感知物流”进行整合,解决装备制造企业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实时感知和质量追溯”等难题,并形成核心技术,助推无锡装备制造业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实施开放兴校战略 增强办学活力

通过国家示范校建设的洗礼和加强对职业教育内在规律的研究,学校明确了“开放兴校”的战略,通过搭建开放合作的国内和国际两个交流平台,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借对外交流之力,不断创新职业教育的理念、机制和办学模式,增强办学活力。

一是紧密依靠政府行业企业,以“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为目标,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发挥优势,细分市场需求,在为政府、行业、企业服务的过程中赢得支持,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施“跟踪消化、创新应用”的技术开发战略,整合校内外研发力量,培育核心技术,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与技术支撑。鼓励高水平成果,提高科研与教研综合实力,2015申获纵横向科技类研究课题80项,科研到账资金1680万元。2013年确定为“校企合作年”,成功召开“第四届校企合作大会暨校企合作推进会”,省委常委、原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亲临大会并作重要讲话。2014年确定为“校企合作提升年”,继续推进政产学研紧密合作。近五年来,教师获国家专利授权400多项,有20多项成功转让。目前,与无锡、南通、连云港等地区10多个政府或部门、190多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40多家知名企业为学校提供价值6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

学校还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工作,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011年,作为江苏唯一的高职院校,我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装备制造业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验收。同时,学校还是无锡市“技能绿卡”培训基地、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和江苏省师资培训基地,每年完成社会培训量达3万多人次。

二是拓展海外资源,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学校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落实总部设在美国的“社区学院国际发展联盟”中国中心建设工作,与美国中部地区社区学院国际协作联盟开展一对一办学项目合作交流、师生互动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交流项目;开展高层次的合作项目。目前,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丹麦建有稳定的合作办学项目;并与美国田纳西大学、美国托莱多大学、美国加州富勒顿州立大学、日本京都情报大学、荷兰萨克逊大学等5所国外高校建立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2013年,首次选派20名学生赴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开展为期半年交流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积极推进招收外国留学生工作。2014年,我校留学生招生工作取得突破,目前共招收来自东南亚和西非9个国家的留学生80余名。

实施文化厚校战略 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文化厚校战略,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水平。

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率先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探索构建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每年开设近百门次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和高级职称教师“星期二讲堂”,建设了10多门文化素质精品课程;在校外建立了20多个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办62个工种及职业资格考级考证培训、鉴定;设立科研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申报,立项后投入经费实施,目前已有275项完成或结题。随着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学生代表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取得了好成绩,近五年有800多人次在省级及以上各类大赛中获奖。其中2007年在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荣获季军;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若干;2007年以来,学生累计获得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51项,获奖数量和等次在江苏高职院校中连年名列第一。

不断完善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2014年学校创业基地成功入选“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首批10家学生创业团队入驻;近10年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享誉省内外,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连续多年荣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信息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上一条:漯河医专:“6+1精准帮扶”成效显著 下一条:麦可思研究:学徒制归来,谁说职业教育不能培养大学生?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学会会址: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汇西路12号     电话:029-33153731  33152036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ICP备案:陕ICP备160112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