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论坛 > 专家论道 > 正文
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路径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22/06/22 09:31:41

在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及共同体建设发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应坚持理论探讨与实践创新相融合,坚持实践创新导向,聚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从“愿景规划、制度建设、体系架构、人才培养、文化涵育”五个维度开展团队建设。

一、培根筑基,导航建设发展愿景

愿景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作为共同体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导航团队发展的基本纲领。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愿景设计及建设规划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职业教育价值。

1.树立职业教育信仰。作为共同体成员的价值准则,信仰是共同体组建及发展的基础,也是形成团队愿景的内核。教育是基于信仰的事业,没有信仰就不能称其为教育。教育信仰是团队建设的内在驱动力和价值追求,即共同体成员应有共同的教育价值信仰和教育奋斗目标,有共同的教育关注点和教育研究方向,从而形成愿景的同一性。因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首先应树立职业教育信仰,秉持培养高素质社会建设主力军的育人使命,充分认识团队建设助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重要担当。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不仅应注重教学能力建设,更应注重教师教育情感、教育信念信仰建设。重塑教育信仰,促进团队形成对理想信念的价值认同,才能更有效地激发成员成长内驱、引领成员主动作为。

2.行动显化愿景。基于职业教育信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落实团队建设,显化目标愿景。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大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建设课程思政研究共同体,为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供给。一是学习明志,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习教育经典,全面开展产业领域调研,明晰并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追求及团队建设愿景,制订建设方案和年度计划。二是行动涵育,将团队建设落实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探索“大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剖析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深刻挖掘行业产业先锋人物事迹,在课程建设与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职业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实现教育教学课程思政全覆盖。三是凝练升华,坚持研修反思,凝练教书育人理念,促进知行合一,以科学与人文视角审视教学改革行动,凝练筑就共同体核心价值追求,形成团队的文化品格。

二、建章立制,构建发展保障机制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由来自学校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协作发展共同体,制度建设是合理配置团队资源、保障团队建设规范运作、实现共同体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

1.建立制度体系。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共同体建设规律及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围绕团队建设要求建立完善可操作的系列化制度,具体包括:目标管理、准入标准、培养机制、考核机制和保障机制。其中,“目标管理”依据《建设方案》的目标任务,结合所在区域所在专业实际情况,从团队教师能力建设、协作方式变革、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效益发挥等方面规划并落实团队建设任务;“准入标准”依据师德为首、专兼互补的原则,从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规定,为团队后期的协同工作奠定良好的人才结构基础;“培养与考核机制”则是服务于团队建设目标达成,精细分析团队成员发展需求和发展目标,精准制定培养方案,精益培养各类成员,形成“精细分析、精准定制、精益培养”三位一体的考评培养机制;“保障机制”依据国家和省市相关主管部门关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要求,从硬件和软件两个维度落实建设保障,具化为经费使用、环境建设、职责分工、成员管理等保障制度,并构建“校企—系级—团队负责人”协同的三级管理体制,落实团队建设、管理、激励和奖惩相关制度举措,全力保障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综合来看,通过建立规范化的系列制度及标准体系,对本专业的人力资源、教学资源、设备资源素进行优化配置,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保障团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对团队建设实行过程监控及目标管理,促进团队成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实现团队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2.完善绩效评估。围绕团队建设任务,从教师能力建设、协作共同体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经验成果凝练等方面开展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建立过程管理和阶段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评估机制,改进团队建设绩效评价。坚持师德为首和质量考核原则,从师德师风、教研科研、教学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综合评价,具体包括师德表现、教科研成果、教学建设、教学质量、工艺革新、成果转化等,提高考核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引导教师找准发展方向、发挥自身优势和团队优势。同时,引进第三方评价,实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企业评价等,重视对团队的评价,也重视对个体的评价,完善高质量成果奖励办法,发挥评价正向激励作用,全面提升团队建设质量。

三、共生发展,架构“四阶四维”培养体系

适应新时代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发展要求,针对团队成员知识结构、优势特长、发展诉求的差异,探索专家引领、分层分类培养的结构化教学团队建设路径,全方位推动成员专业成长。

1.架构“四阶四维”培养体系。对标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将视阈拓宽到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视角聚焦于团队协作的知识共享与创新,视线延伸至团队成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形成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育训结合培养培训机制的深刻理解,开展分层分类培养。依托教学创新团队,依托由教育专家、企业产业教授、工匠(大师)及专业群教授等组成的智库平台,构建“四阶四维”成长培养体系。即,按“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领军人物”四个阶段,从“课程开发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四个维度,构建全方位、进阶式的团队专业成长培养体系,建设知识共享与创新协作平台,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企业专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提升成员在团队中的获得感。

2.搭建共享协同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校企、校际协同工作、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创新协同工作模式,充分发掘团队成员的经验和智慧,形成融合教育研究、科技创新、技术孵化功能的平台,实现共同体的资源、成果与效益共享。同时注重发挥团队领军人物和企业专家的领航作用,强调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提升团队的能力,通过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承担产学研项目、共同参与团队研学活动等,推进团队组织的知识重构与创新,创造出新的思路、方法和模式,产生协同效应,促进教师个人和团队的协同发展。

四、协同育人,推动人才培养创新

协同育人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出发点和目标。通过建设跨界融合的教学团队,推进产教协同育人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协同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落实落细,协同推进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协同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

1.协同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落实落细。认真研习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全面开展区域产业调研,掌握行业企业人才培养新需求,剖析专业相关岗位(群)的核心能力,提炼学生专业核心素养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系列教学标准,开发相适配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实施方案,促进标准的教学落地。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建设并优化基于工作过程的迭代式课程体系,融入“三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开发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育改革的专业化、精准化、个性化,切实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

2.协同推进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现代产业对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方法和路径。以“学、做、创”融合为主线,在分析专业特质、解构双创能力要素的基础上,校企共建多学科支撑的由“平台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纵深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融入教学,推进课证融通,促进双创教育有效融入人才培养。依托企业项目,以工作任务链为学习载体,通过团队分工合作,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以产品标准衡量教学质量。建设由“实验实训基地、创新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组成的系统化实践教学基地,促进“学”“教”双向建构,“教”“产”双向互动,全面培育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3.协同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瞄准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为产业。通过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技术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协同建设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和科技服务中心,开展教师能力培训、企业员工培训,承接企业技术科研项目并进行教学转化。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和劳动教育,帮助他们明晰职业规划,促进形成尊重技能、重视技能的社会风尚,为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做好人才储备与规划。

五、文化涵育,赋能团队发展自觉

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发端,而文化则是在追求愿景的探索实践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优秀的团队文化,将对团队建设形成积极引导和正向激励,对此,应培育良好组织氛围,凝聚团队成员的共生发展意识,促进生成发展自觉。

1.创建“异质性”协作文化。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曾在分析名师团队时指出,“和而不同”是研究共同体这一文化栖息地的核心理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应有共同的愿景,强调目标的共识与资源的分享,但不应刻意追求同质化。共同体中的成员因其年龄经历、知识结构及社会背景的不同,会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因此需要创建“异质性”的协作文化,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诉求。“异质性”协作文化有利于校企成员在互动中创造,将为共同体提供更为丰富的共享资源,赋能团队发展新功能。

2.涵育融合发展文化。文化感召力是促进形成教学团队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动能。协同建设产业学院,打破行业壁垒,促进跨界融合。通过校企文化的交流互动,涵育融合发展文化,促进同向同行,共生发展。平等民主、相互信任、合作和谐的文化氛围,将有效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自觉与精神力量,促进个体与团队的共同成长。文化涵育强调知行合一。教学创新团队应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在“教师能力建设、协作共同体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经验成果凝练”等教育改革实践中,凝聚团队力量,协同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团队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以积极的团队文化赋能团队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团队的责任感和共同感,促进团队主动自觉共生发展。

节选自《职教论坛》2022年第4期\高职观察

上一条:长沙民政职院:聚焦“一老一小”,创建协作共享平台 下一条:陈子季:依托数字化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学会会址: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汇西路12号     电话:029-33153731  33152036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ICP备案:陕ICP备16011233号